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 摄而在无人农场里,记者看到,紧跟着无人驾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无人驾驶玉米免耕深松施肥播种机也在田间穿梭不停,从夏收到夏种实现了无人作业,大大提升了效率。
拆除小区内私搭乱建、下水管网改造的呼声最高。除了供热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民生实事项目, 桥东区各部门各单位协调联动, 合力推进, 城市公厕提升、 社区服务用房达标、 五一路小学新校区建设等各项民生实事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各街道办事处牵头与区城管执法、 住建、 规划等部门密切配合, 统一行动, 依法依规认定违法建筑, 区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违法线索收集和立案侦破工作, 一时间在全区形成了合力拆违、 强力推进的高压态势。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提升、平房集中供热改造翻阅桥东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卷,一件件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暖民心。其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5.66亿元,2021年桥东区申请且下达部分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392万元,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资金18600万元, 省级奖励资金148万元, 总计231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针对部分居民提出的个性化改造需求,桥东创新改造模式,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 升级版:增加更换室内塑钢窗、 室内上下水管道改造、一户一表改造、 加装电梯、将楼宇门升级为可视对讲系统等 私人订制项目。同时,桥东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东惠物业集团,通过政府给予资源配置,企业市场运作,依靠不断壮大的物业服务客户和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的各个产业链,多方位发展,培育东惠产业板块,整合违建土地新建农贸市场、建设智慧停车项目、环卫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与老旧小区捆绑考虑,提高经济收入,吸引金融机构从产业信贷介入老旧小区改造,为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提供了坚实后盾。
供暖是大事,关乎社会民生。2021年, 一位市政协委员提出了 《关于城市平房纳入集中供暖的建议》 的提案, 建议城市平房冬季供暖纳入集中供暖。新修一条环村路,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主街拓宽到7米。
今年1月份,村民股东还喜领红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平山县西柏坡镇党委书记封川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北庄村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在全国叫响团结唱响地,幸福北庄村口号,吸引更多游客玩在北庄、住在北庄。在北庄村的团结北庄手工坊里,村民(右)正在缝制千层底布鞋。今朝,团结的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
王亚梅(左)向记者展示带有北庄字样的千层底布鞋。圣地西柏坡是一片红色热土,老区也正充分发挥着红色资源,让山乡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庄村全体党员冲锋在前,与乡亲们拧成一股绳,向着幸福生活迈进。现在我们把子弟兵穿过的老布鞋做出来,不仅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还能为乡亲们带来一份收益。不仅如此,村史馆、团结书屋等还满足着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介绍说,目前十几个产业项目已经落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遵循着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发展思路,北庄村这个水库移民村正在发生巨变。北庄村村民家屋顶安装了光伏板。一直在北庄村生活的村民敬文红说,现在,村里有了直饮水、便利店,还可以通过便利店网购商品、出售自家山货,别提多方便了。85后王亚梅,土生土长的北庄人。
今后,我们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将增加新的产业,今年计划新建荷塘月色景观、民宿等,让老百姓有钱挣,日子过得更加红火。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如今,在北庄村,带领村民致富的不仅有团结北庄手工坊,还有古月豆腐坊、光伏发电项目以及集精品果蔬种植、旅游观光采摘、现代农业科普展示为一体的智慧田园等。
2018年全村4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我们干一天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
北庄村智慧田园大棚。绿树阴浓夏日长,走进革命老区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接到回信的这一年多来,我们的劲头更足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我们对现在的日子可满足啦。信步北庄,村容村貌绽新颜
磁县陶泉乡花驼村的村民郭长青倍感自豪地说。现在花驼村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冀南地区著名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花驼村搭着天保寨景区的顺风车,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别有韵味的古寨风光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村里的百姓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吃上了旅游饭。目前红色藏品共有300余件,真实反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花驼村及周边地区抗击日寇、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开办农家乐、出售山货,进一步加快致富步伐。经过几年的保护与开发,这座传统古村落实现华丽转身。
1943年,兵工厂搬迁至涉县。花驼村的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升至90%。近年来,花驼村依托自然山水和红色资源,搭上旅游发展顺风车,蝶变为旅游打卡地,走上乡村振兴路,古村花驼再现新韵味。现在可不一样了,新修的盘山柏油公路直达俺们村,石头房子、红色兵工厂都成了景观,游客接踵而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看到花驼村的旅客越来越多,来自邻近乡镇的索五妮到花驼村投资开民宿,每个月都有近万元的收入,索五妮说,不仅是我,目前已经有五六个外村人都要到花驼办农家乐呢。出租闲置房屋做民宿,村民又可得到租金。
云顶崖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近年来,花驼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发挥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谋划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观光业,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常住人口由原来的30余人增加到100余人。土地流转,百姓可以放下锄头去挣佣金。
入股景区游乐设施项目建设,村民当起股东分股金。去年,天保寨景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直接收入260余万元。
申美集团董事长张玉海算了一笔账,景区建设为花驼村百姓送去5个大钱袋:参与景区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拿薪金。红色大讲堂、乡村小剧场、军工大食堂、儿童团研学馆等项目正加快建设,通过应用全息投影、VR等多媒体技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为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花驼村红色文化资源,花驼村在申美公司帮扶下,对村内红色遗址、军工史料、抗战文物等进行收集保护,在花驼村建起了太行五区第一兵工厂陈列馆。索丽娜说,未来花驼村将打造成为集党性教育、红色研学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
花驼村地处天保寨景区的核心地带,山地面积占整个景区的90%,2017年8月份河北申美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花驼村,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打造天保寨景区。花驼村是磁县海拔最高的村庄,素有磁西百里,人称天尖之称。
提起花驼村这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郭书成高兴地说。6年间,花驼村兵工厂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
抗日战争时期,花驼村建起冀南第一个兵工厂,被誉为山尖上的红色兵工厂。我们的花驼村不仅有老石头房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红色兵工厂遗迹,每逢假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昔日偏远闭塞的山区空心村,如今变成了网红村、旅游村。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